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慢城、洗肺之都”的陕西省黄龙县,境内气候分明,光照时间长,雨量充沛,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道地中药”种植的优生区。
黄龙境内孕育着连翘、山桃、沙棘、黄芩、丹参等128科331种中药材。在众多的中药材里面,色泽金黄、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浑身是宝的连翘受到大众的喜爱,与蜂蜜、核桃并称为黄龙“三宝”。1985年黄龙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国家连翘生产基地,成为中国重要的中草药基地。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黄龙发展中药材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药材种植成了黄龙县的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这些年,黄龙深挖自然禀赋优势,大胆创新,积极打造中药材成富民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还将中医药产业与文旅产业跨界融合,让中药材成为黄龙县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今年5月,陕西省首家中药材研学旅行基地落户黄龙县中药材产业园区,坐落于石堡镇店子河村,占地面积100亩,总投资1000余万元。园区由中药材植物馆、育苗基地、科普馆3大板块构成,种植有120余种适生的中药材。自基地开园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企业各种机构纷纷组织学生、员工前来学习了解中医药文化。
金秋9月,长江商报记者来到黄龙,看一看这里的中药材有什么特色,到底好在哪。
一进入展馆内,一棵金灿灿的连翘树伫立在展馆正中间,树底下放置了古时候采摘连翘的一些工具。前行几步,一个金色铜人十分引人注目,“这是仿宋所制的一个针灸铜人,身高一米九,标志着中医药文化。”馆内讲解员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道。
药杵、药勺、药撵、秤、药罐、切药刀……展馆内还陈列着许多中医药的炮制工具,有一部分来自于民间收集,还有一部分来自传统的老中医、黄龙山中药材科普馆免费捐赠的。
其中一个形状如凳子的器物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目光。“这个是榨汁凳,类似于现代的榨汁机,将中药放在中间,然后将它进行按压,因为上高下低,药汁就会顺着这个嘴儿流下来,体现古代人的智慧。”讲解员说,通过展示这些生产工具可以让参观的人员对中药材的生产的全部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及认识。
在展馆内,目之所及,是各种黄龙本地所生长的道地药材,总共48味。展馆内还设置了一个集中体验区,用来展现中药场景,完整还原了古时中医医治的场景。“接下来,我们会在传承与养生的基础上去设置康养的环节,因为中医最终是要回归康养本身,也会摆放一些药丸,药蜜,药酒,既丰富游客体验,又丰富了黄龙山科普馆的文化内涵。”黄龙县农业农村局干事王娟说。
在中药材产业园区内,讲解员正在讲解中医药的发展历史,让学员在趣味学习中体会中医药的魅力、传承中医药文化,这种非间接接触自然,接触中药植物的过程,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通过这种实践学习,让我们和大自然更加近亲了。黄龙真的遍地都是宝,作为一个黄龙人,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以后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第一次来到黄龙中药材研学基地的黄龙县职教中心学生方浪感到受益匪浅,“认识了更多的中药材,对学护理专业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让书本上的平面知识变为一种现实。希望这样的科普活动更多一点,从而让我们的学习更加坚固。”
作为陕西省首家中药材研学基地,这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体验式的研学活动也得到了教师的认可。黄龙县职教中心教师王晓芳由衷说道,带领这一些孩子参观中药材研习基地,孩子们收获都特别大,不仅了解到黄龙自然资源这么丰富,并且还有这么多可能性来种植众多的中药材,对博大精深的华夏中医药的发展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今后要加大和中药材基地的研学活动,为黄龙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
黄龙中药材基地,提供了展示黄龙中药材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为游客提供了认识中医药发展历史,探寻中医药发展脉络和规律的机会,成为黄龙县一张特色鲜明的中药材名片。
“我们这个中药材产业园区由植物馆、育苗基地和科普馆三大板块组成。植物馆现在目前种有当地的药材50余种。”黄龙县中药材产业开发服务中心主任王海生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科普馆现在陈列了黄龙县当地药材的标本和系列采药制药的整一个流程,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了中药材园区文化内涵,是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科研教学的绝佳之地。
中药材产业园区不仅带动了研学热,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也让当地村民的收入进一步增加。黄龙县石堡镇店子河村村民李冬花就是受益之一。
“这几年,我们土地流转以后,对我们家庭来说有很大的帮助,每年到除草打工的时候,我就在这里边干活,一天100到120元。这种季节性的打工,一年能挣个4000到5000元。再加上我流转了一亩八分地,一年一亩地就是1200元。除此之外,家里还养些鸡,种点地,生活确实比原来强多了。”李冬花眼里闪着光,对未来充满希望,“我有信心,我们家会生活得慢慢的变好!”
黄龙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富荣说,黄龙县中药材研学旅行基地将发挥科普研学、脱贫攻坚示范、中药材培训、中药材苗木繁育四大基地作用,有力地助推黄龙生态旅游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为百姓致富、乡村振兴,实现黄龙追赶超越贡献力量。
在黄龙几百种中药材里面,色泽金黄、浑身是宝的连翘受到大众的喜爱,与蜂蜜、核桃并称为黄龙“三宝”。
连翘是一种早春优良观花落叶灌木,早春时先花后叶,叶子对生,为卵形或长椭圆形,开金黄色的花。满枝金黄、艳丽可爱,被美称为“黄金条”。
一到春季,迎来连翘花盛开的季节,就会看到漫山遍野的黄色。踏青之时,远望黄龙山坡上娇黄的连翘花,在春风的吹拂下花枝摇曳,团团簇簇,涌动如金波,似一片金色的童话世界。它既是美丽的观赏植物,也是十分有用的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温热、丹毒、斑疹等功效。
好的农林产品必须有好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和保障。黄龙县是一个生物物种的宝库,林草覆盖率高达92%。这里没有一点工业污染,没有农药残留。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为连翘提供了绿色、环保、健康的原叶材料,保证了连翘绿色天然的品质。
“黄龙中药材最富有特色的就是连翘,黄龙山总共种植野生连翘大概60万亩,人工种植也有一万亩,药材产业主抓规模,是为了助推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也算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的路径。”黄龙县农业农村局干事王娟说。
小小连翘成为黄龙乡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宋保全是界头庙镇碾子塬村的贫困户,2016年,村里倡导调整产业体系,发展连翘产业,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订购了一批连翘苗,一株5毛钱。经过宋保全的精心培育,不到两年,他种的连翘树一棵便可产13斤连翘,按8块钱的收购价,一棵树可以卖100多元。
“今年连翘最高的收购价能够达到近20元一斤。”谈到连翘,宋保全难掩喜悦。看到了宋保全的收益,这几年村民都种起了连翘。“只要科学管理、精心种植,3年后就能挂果子,每亩可实现收入3000元至5000元,5年后每亩可收入5000元至8000元。这让俺有了盼头,将来增收致富全靠它了。”碾子塬村村民马红卫说。
碾子塬村的贫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村里恶劣的自然条件,靠天吃饭的农民一旦遇到干旱或冻灾,就会导致当年颗粒无收。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加快全村脱贫攻坚步伐,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碾子塬村的村干部们经过多次考察,终于得知,这里其实是理想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随即,村里组织干部到山西省专业连翘种植基地取经,回来后就把购买的20000多株连翘苗发放到村民手中,并优先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片片金黄色的连翘叶,迅速成为了碾子塬村百姓脱贫致富的“黄金叶”。
“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又让脱贫户有了稳定的收入,避免因收入减少出现返贫。现在,全村共种了350亩连翘。下一步,我们准备扩大连翘种植基地规模,增加种植培养面积,改善种植条件,改善灌溉条件,从根本上解决水源问题,确保连翘能得到适时灌溉,保障挂果足额,取得好收成,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碾子塬村党支部书记宁玉龙说。
在黄龙县圪台乡,一到春天,这里便处处散发着希望和生机。成片的田间,散布着三五成群栽种连翘的群众,他们挖坑栽植埋土,还有大型机械来回穿梭离地轰隆声,一片热闹景象,今年圪台乡调整产业体系,通过土地流转引导群众全力发展中药材种植。
牛润斗是黄龙县圪台乡马场村梁湾组村贫困户,在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牛润斗家一共3口人,儿子在读大学,家里收入全靠他一个人在附近打零工赚取,生计难以维持,家庭主要致贫缘由是缺乏资金。
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牛润斗和妻子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决定靠勤劳的双手奋斗,意志坚定要摘掉贫困户帽子。有了正能量的注入,恰逢马场村“三变”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牛润斗夫妻俩商量过后将自己32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一起在村里连翘种植基地打工,收入逐渐有了起色。夫妻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家庭收入成倍增长。
如今,他们从危房中搬到了新房子,早已没有了那种因自己是贫困户而感到自卑的感觉,也改变了左邻右舍对他们的看法。不仅如此,牛润斗还被评为了延安市的“脱贫之星”,成为圪台乡贫困户的榜样。
“我们村这两年种植连翘带来很大收益,马场村山上到处都是中药材基地,有300多种中药材。”圪台乡马场村党支部书记荆发明自豪地说,马场村的生长气候更适宜黄龙中草药苗木生长,今后要和黄龙县中药材产业园区密切合作,全力发展中药草,使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通过土地流转,调整种植结构,种植中药材改善贫困户经济条件的情况在黄龙各乡村不胜枚举。长村属于圪台乡最边远的贫困村,以核桃为主导产业,但受天气影响,收成极不稳定,群众生活困难。为拓宽群众致富路,今年,长村流转290亩土地,开始了连翘、淫羊藿、苍术等中药材种植,计划将所得纯利润的八成均分给27户群众(5户贫困户),两成用于村集体经济继续发展。
野生连翘在黄龙山分布广泛,连翘中药材市场广阔,黄龙县圪台乡紧抓市场机遇,全力发展连翘种植3000亩,种植示范基地主要培育连翘、白芨、苍术、黄精等适宜当地生长的道地中药材,并将这些种苗向全县推广。
这些年来,黄龙县立足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连翘茶,紧扣产业转型发展,不断壮大特色产业,扩大中药材种植,采取“政府引导+公司经营+园区带动+合作社管理+群众参与”模式。在董家河连翘产业园区建设黄龙连翘博物馆、集装箱连翘文化展示区、农耕文化雕塑区、河道景观。着力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采茶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
黄龙被列入陕西省四大中药材天然生长带、种植资源保护带和中药材农耕种养带,是西北优质道地中药材优生区,自古以来是全国重要的道地中药材供应基地。
这些年来,黄龙县因地制宜,一直在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全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趟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
谈到中药材对当地脱贫攻坚的作用,黄龙县中药材产业开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种亚奇表示,产业园按照“建一个基地,兴一项产业,活一处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总体要求,充分的发挥“脱贫益贫”示范作用,每年投入5万元产业开发资金,发展壮大当地村集体经济,每年扶持10万元给与当地贫困户分红。
同时,免费为当地贫困户提供种苗和实用技术培养和训练,高于市场行情报价回收大家种出来的药材。除此之外,贫困户可以在大棚里工作,每天也有上百元的工资收入,综合下来每户贫困户每年能增收1-3万元,达到脱贫的目标。
“17座日光大棚,在大棚里培育了四种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苗木。这些苗木向当地的贫困户免费发放,并向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优良苗木,助推全县中药材种植发展壮大。”种亚奇说。
“中药材由于种植周期长,一般2-3年,初期起步阶段,我们会免费给贫困户组织培训,提供技术指导,成本价推广苗亩,长成后帮他们销售,签订订单式销售。”王海生认为,中药材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市场变化大,地理生态优势加上国家的重视,发展会慢慢的好。目前,黄龙县连翘荣获“秦药”品牌认证,全县中药材面积突破1万亩。黄龙连翘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识和著名商标。
中药材定位全县第四大主导产业,作为长期发展产业。为进一步推进黄龙道地中药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今年9月22日,黄龙县中药材专家服务站在黄龙县中药材产业园揭牌。
“众望”之下,黄龙县一直在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快速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成立了中药材产业服务中心,着力将中药材打造成为黄龙第四大富民产业。
黄龙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富荣表示,黄龙县将从始至终坚持“以绿兴绿”发展理念,按照“培育道地中药材为重点,以良种选育、规模开发为突破口,育龙头、建基地、抓大户、带全局”的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充分的发挥中药材专家工作站和中药材产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创建一批适生高效的中药材开发基地,打造一批有影响有声誉的黄龙山中药材品牌。
同时,也将大力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紧盯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康养保健、观光体验,加强与北京同仁堂、中国绿岛沟通对接,洽谈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医康养等衍生产业,积极培育以针灸推拿、理疗康复、“蜂疗”等为主的中医药服务产品,持续推进康养产业与健康城市、全域旅游、养老服务等融合发展,努力推动黄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黄龙县按照“药材产业抓规模”的发展思路,县委、县政府主动谋划,积极争资引项,出台了一系列中药材发展扶持政策,加强同陕西中医药大学合作,先后与北京同仁堂、中国绿岛、温州洞头商会、陕西乾隆科技有限公司、翘之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发展中药材产业,力争通过2至3年将中药材打造成为第四大农业主导产业。
接下来,黄龙县将在深挖自然禀赋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中药材产业园,形成集群化、链条化发展,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全线发展中药材五万亩,实现产值三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同时吸引相关企业落地,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推动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和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黄龙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健介绍,按照县委、县政府苹果产业抓升级、核桃产业抓加工、中蜂产业抓品牌,药材产业抓规模、特色产业促旅游,全县农业强生态的发展思路,黄龙坚持“以绿兴绿”发展理念,认真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全力推进县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发展黄龙山中药材产业。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李健说,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黄龙县将坚定自信,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药材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让黄龙山这座天然中药材宝库,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大潮中迸发出自己耀眼的光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3!0-1!勒沃库森创耻辱,再遇苦主,取胜=夺欧联冠军+52场不败
伊朗总统坠机细节公开:坠机后几分钟内离世!美方称“出于后勤原因”未能提供援助,安理会全体默哀,北约表达慰问
贾跃亭:将助乐视电视重回巅峰!乐视员工喊话贾跃亭:我们想你,大家都羡慕乐视,没有996没有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