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同过程。一般将城市化阶段分为:起步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
一般来说,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刚刚起步阶段的时候形成的产物,由于人的急剧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这一般称郊区城市。
而逆城市化则是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较高的时候,这时人口(高收入较多)往往向郊区迁移。注:这里的郊区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而郊区城市化中的郊区是与城市接壤的。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二者的区别重点是发生的原因不同。郊区城市化应是一个城市自然扩张良性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现象。而逆城市化才应强调城市内部环境的恶化。
逆城市化: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空心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城市郊区化村镇、开发区、工矿企业与城市、城乡相融连成一片,几乎是城区、郊区紧紧相连、不分彼此了。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城市郊区化所产生和带来的非消极作用是极为相似的。
其一、城市郊区化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中心区的人口过度集中、住宅紧张和交通拥挤状况,改善了城市工作条件,促进了人地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其二、注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通过制定和实施完善的区域规划,促使城市产业、部门在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协调布局,有利于充分的发挥城市在生产、流通、生活、消费等领域的整体功能;其三、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然而,城市郊区化建设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这种追求规模不断向周边地区蔓延发展的城市化建设道路,若任其发展下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系列“城市病”,最终使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城市化建设遇到阻碍而停止不前。这种“城市病”在中国开始逐渐暴露出来。
20世纪50年代起,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特大城市,为缓解市区人口密度过大、建设用地短缺、交通拥堵严重、环境污染加剧、居住条件恶劣等“城镇病”,市区人口开始向郊区迁移。随着人口向郊区迁移和郊区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郊区人口增加;而商业和制造业等产业向郊区转移,导致中心城区衰落。这就是郊区化现象。
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过于密集,超过人口合理容量,导致建设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居民生活品质下降。人们期盼移居到环境优美、空气洁净、生活舒适的郊区。
高速公路、 轨道交通等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络的建立和私人小汽车的普及,为人们居住在郊区提供了方便;而移动电话、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方式,又为弹性上班时间和居家办公等提供了保障。
新商业区的发展和服 务设施的逐步完善,为郊区生活提供了便利,城乡差别缩小。
过度城镇化与滞后城镇化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过度城镇化又称“超前城镇化”或“虚假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超过本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城镇化模式。
超前城镇化主要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推力”大于“拉力”而产生的不平衡等因素造成的,以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最为突出。例滞后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落后于本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
滞后城镇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政府为避免城乡对立和“城镇病”发生,而采取各种政策及措施限制城镇化发展。其后果不仅是城镇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 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 “农村病”现象。南亚的印度、 孟加拉国等就存在滞后城镇化问题。
原因:政府为避免城乡对立和“城镇病”发生,而采取各种政策及措施限制城镇化发展
问题:是城镇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
理论上来说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推进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理论上应该是匹配的,呈现正相关的。但如果城市化水平低于实际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就把它称为“滞后城市化”,如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1)城镇发展吸引不了农村人口的到来,如城市基础设施差,就业机会少等;(2)农村地区的非农产业发展好,留得住人;(3)部分国家的特殊制度,如印度的种姓制度使人难以离开原环境;(4)统计方式差异或政府部门的决策等。
概念:又称“超前城镇化”或“虚假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超过本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城镇化模式
问题: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工业化水平低,甚至未开始工业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大中城市,而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出现环境污染、住房困难、交通拥堵、就业困难、贫困人口多、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推力”大于“拉力”而产生的不平衡等因素造成的
指的城镇化水平超过本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城镇化模式,典型的有墨西哥及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它们的情况与滞后城市化的情况刚好相反。
(1)社会治安混乱(2)环境污染(3)住房困难,如在城中出现了大量的贫民窟等……
我国的相关社会福利会和户籍情况挂钩,有农村户籍和非农(城市)户籍两种户籍类型,这种户籍制度是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半城市化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和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息息相关。经济发展较慢的部分中西部地区,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总体较弱,半城市化率较低;
而经济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苏等,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较强,半城市化率可能较高。
逆城市化后,人口重新实现迁至市区的现象。政府通过调整产业体系、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改善市区环境,吸引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回城“重整河山”,让老城区的经济发展再现生机。
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多以城市化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城市化的特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问题及整治措施等。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有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市水系紊乱,河道水质恶化;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干扰和破坏了地区环境生态。
(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功能分区;改变居民的就业方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成为城市景观。
(1)出现的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等),交通拥挤,地租房价昂贵,就业困难,社会不安定等。
(2)解决措施: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
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主导力量;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有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或小城镇;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2019·天津高考)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回答1~2题。
1.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2017·全国卷Ⅰ·节选)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题。
(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公司数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双选)
材料一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非流动人口1 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2016年与2004年相比,城区的西北部居住用地占比增加明显,B对。读图可知,乙河以西、甲河以南的工业用地占比基本没变,A错。读图可知,乙河以东地区中,南部工业用地增加最明显,说明新建工厂大多分布在在该区南部,C错。读图可知,乙河以东地区中,居住用地占比普遍增加,沿河地区并不集中,D错。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城市南部工业比重较大的区域扩展较快,工业向偏南区域集聚,相反,居住功能区域则向中、北部集聚,工业区与居住区向相反方向扩展,增加了人们去工厂上下班的距离,交通压力增大,需要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D正确。工业污染扩散,不仅要加强河流水质监测,而且还要加强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监测,A错误。新建工厂较多,就业岗位增加,B错误。中心城区土地价格高,建设住宅的成本高,房价偏高,使居民生活上的压力过大,C错误。
解析:由材料可知,同一街道,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说明隔离带景观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该街道两侧行政管辖不同,人们对隔离带的维护不同。同一街道用地类型、景观规划、居民爱好差别不大。
解析:第4题,根据计算公式能分别求出不同年份该城市中心城区的公司数,1985年大约是186,2004年大约是947,2013年大约是600,由此可得出1985~2004年中心城区制造业公司数增多,2004~2013年中心城区制造业公司数减少。第5题,读图可知,该城市工业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多,工业化发展速度快,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该城市的工业公司不断向城市外围转移,说明城市范围逐步扩大,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
6.答案:(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
(4)合理地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解析:第(1)题,读图2可知,该地区的核心城市等级显著提升,反映了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不一样的等级城市的数目显著增加,反映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则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之间的交通线路增多,反映了城市间联系加强。第(2)题,结合材料一,该城市群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因此能发展能源、重化工业和冶金业;靠近内蒙古高原,可利用其发达的畜牧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和纺织业。第(3)题,读图并结合区域可知,该地区位于西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靠近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等,因此就需要应对土地荒漠化;鄂尔多斯和榆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因此就需要应对水土流失;在发展冶金工业、重化工业、能源工业过程中需要应对环境污染。第(4)题,对其他城市群的作用:城市等级合理,分工明确,实现城市群的合理地布局,避免城市化问题;利用本区优势资源,合理布局产业,加强产业分工协作,避免产业雷同,提高市场竞争力;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力的城市群,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对对外开放的作用:位于边境地区,可通过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促进边境贸易;可通过靠近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位置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单纯考查城市化的题目已不多见,一般联系工业化、城市规划、人口迁移等因素,做综合考查
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除江苏卷外);从命题方式上看,以文字或图表资料为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问题依然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宏观背景会结合“一带一路”、城市群建设等,微观背景会联系城市功能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例1]下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1)~(2)题。
[解析]第(1)题,图示2001~2008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2)题,据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约为2%~8%,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大多数来源于于农业人口的迁入。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从综合思维角度理解城市化进程及出现的四种不一样。四种类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同之处在于出现的时间不同、具体表现形态及成因不同,联系在于是整个城市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都推动了城市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是一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处在规模膨胀、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郊区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城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由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是逆城市化的表现。
虽然逆城市化阶段人口向市外迁移,但其性质还是城市人口,并不从事农业活动,因此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
读1978~2010年中国、美国城市土地覆盖类型变化统计图,完成1~3题。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期间不透水层由16.73%增加到69.49%,增加了52.76%,变化最大,选A。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数据反映的是城市土地覆盖所占的百分率,并不是具体面积,A错误;中国的不透水层的面积增长最快,说明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正在加快,应该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B正确;该图无法判断美国城市已经基本逆城市化,C错误;中国城市植被面积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减小,但是不能说明面积在不断减小,D错误。故答案选B项。第3题,中国城市的土地覆盖类型特征是不透水层面积最大,说明城市建筑逐渐增多,地表摩擦力逐渐增大,因此导致地表的风速逐渐减弱,D正确;地表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下垫面的比热容变小,升温增快,热岛效应加强,易产生雨岛效应,因此降水强度增大,A、B、C错误。
[例2](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这些城市中,只有上海、宁波有海港,A错误;这些城市中,仅有南京和上海沿长江分布,B错误;这些城市中,仅有上海位于长江口,C错误;这些城市中,上海为直辖市,南京、合肥、杭州为省会城市,苏州和宁波为地级市,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D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中,安庆、池州、宣城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西南部,盐城和滁州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分布不均衡,A错。属于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都远离核心城市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边缘地区,B对。安庆、池州、宣城相对集中,而盐城和滁州与之相隔较远,没有集中分布,C错。协调发展水平Ⅳ型城市的空间分布没有对称点,不具有对称性,D错。第(3)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和舟山,其中多数城市在空间上邻近核心城市上海,说明上海对周边城市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很大,提升了这些城市的等级水平,A对。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世界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可见,周边城市的发展模式、性质和产业部门与上海差别很大,B、C、D错。
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是:城市的数目增多,各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逐步扩大,城市人口的比重一直上升。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出现了规模巨大的城市群和城市带,以及在大城市周围出现了卫星城等,这一过程可用多种图示反映出来。
2016年7月12日,国务院同意《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提出做好南京市江北新区规划建设的要求。天际线是西方城市规划学者定型的理念,它是城市里面高楼大厦构成的整体结构,又称城市的全景。下图为南京市2000~2012年城市天际线.南京市江北新区开发的最大优势是()
解析:第1题,与南京市中心区相比,江北新区开发程度较低,科技、交通均不占优势,资源优势也不明显。但因其经济较为落后,故土地价格低。第2题,交通条件的改善能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故要增强南京市中心区对城北的辐射带动作用需加强交通建设。第3题,读图,对比2000年和2012年的城市天际线可发现东西方向上,城西城市天际线增加明显;南北方向上,城南城市天际线年南京城区建设发展最快的方向是西南。
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每时每刻文末留言联系标注明确来源或删除,欢迎各位转载分享收藏点赞在看留言,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期待同学们每天在已阅文章下面进行留言“打卡”。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巴黎奥运会|法国乒乓球运动员菲利克斯·勒布伦:中国选手促使我慢慢的提升 未来可期
推荐在孩子15岁之前给他看这套《漫画版变通》,因为读了《漫画版变通》的孩子会比同龄人更加的聪明!
推荐在孩子15岁之前给他看这套《漫画版变通》,因为读了《漫画版变通》的孩子会比同龄人更加的聪明!
推荐在孩子15岁之前给他看这套《漫画版变通》,因为读了《漫画版变通》的孩子会比同龄人更加的聪明!
视频丨吕舟:我对中轴线的认知都来源于大学、课本和梁思成先生 吕舟是北京孩子,在海淀长大。作为北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