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巴基斯坦报》网站报道,中国和巴基斯坦在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第13次会议上确定了该项目...
5月20日一早,红其拉甫口岸旅检大厅迎来当天第一拨旅客,他们背着大包小包,在边检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排...
5月18日,巴基斯坦开普省考古博物馆总局和中国公益组织“犍陀罗守护人”“中巴青年小组”联合举办国际博...
初夏,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窑店街道西毛村的绿化苗木基地绿意盎然,昔日50多亩荒地,如今已变成了扶贫帮困的“绿色银行”。
正在苗木基地忙碌的贫困户尹磊说,因为父母生病,自家负债累累,是村上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前些年也想过许多办法,就是甩不掉穷帽子。
2017年村上建设苗木基地,尹磊以土地参股,还被安排到基地来干活增加收入。“去年挣了一万多块,今年3月一复工就来做活了,一天下来能挣100块,已经做了35个工了。”尹磊干活很利索。定株距、挖土坑、扶树苗、挥铲培土,几个小时后,他面前的一块荒地就披上了“绿装”。看着一行行树苗,尹磊擦了把汗,憨实地笑了。
在西毛村,和尹磊一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7户23人,他们主要以老弱病残为主。针对贫困户劳动力普遍偏弱的现状,秦汉新城扶贫干部与街办、村两委会干部共同商讨破解就业难题的办法,集思广益,多方调研,最终决定采取“村+公司”共同投资、贫困户及村民土地入股的模式,引进专业公司,成立苗木基地进行产业扶贫。
2017年10月,秦汉新城窑店街道西毛村绿化苗木基地正式成立。目前基地投资400余万元,占地53亩,主要种植23种16000余棵苗木,用于城市绿化景观建设。
“现在基地发展势头不错,预计要扩张到500亩左右。”绿化苗木基地负责的人介绍说,“基地流转了27户村民的土地,每亩承包费1200元,同时带动村民50多人务工,其中贫困户7户,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贫困户李爱兰就是受益人之一,她身体不好,种不了地,两亩多地撂荒着,现在将地流转给苗木基地,一年有近5000元收入。这笔收入比她自己以前耕种更稳定,彻底改善了家庭生活。
“经济发展,党建先行”,西毛村党支部带领两委会干部,全程跟踪服务基地建设,在管委会和街道办的协助下,积极协调解决很多问题,确保了基地正常运作,保证了贫困户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现在苗木基地每年给村里和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西毛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杰谈起苗木基地眉飞色舞,“村民们流转土地有收入,务工也有收入,基地优先吸纳贫困户务工,为他们解决了就业问题,村集体一年也有近50万元的收入。”
短短两年多时间,西毛村的苗木基地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两大难题,实现了建设基地的目标: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在苗木基地务工,如期实现了脱贫,甩掉了穷帽子;苗木基地壮大了集体经济,使贫困户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主体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完成了无缝对接,确保贫困户收入长期稳定。
眼下,西毛村的苗木基地规模还在逐步扩大,还将吸收周边几个村的贫困户加入,与西毛村的7户贫困户一起携手迈上致富奔小康的康庄道。
绿树荫浓夏日长,这一片长势喜人的苗木,摇曳着村民的希望,成为了贫困户和村民家门口的“绿色银行”。
据《今日巴基斯坦报》网站报道,中国和巴基斯坦在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第13次会议上确定了该项目下的五条新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第二阶段的五条新走廊包括增长走廊、民生走廊、创新走廊、绿色走廊和开放走廊,建设这五条新走廊均符合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框架。
5月20日一早,红其拉甫口岸旅检大厅迎来当天第一拨旅客,他们背着大包小包,在边检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排队办理边检查验手续。据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该口岸自今年4月1日开关以来,出入境旅客流量持续攀升,至5月19日已突破5000人次,同比增长454%。以旅游为目的,前往巴基斯坦及其他南亚、中亚国家的出入境旅客246人次,中国公民占比69%。“我们从喀什出发,经喀喇昆仑公路前往巴基斯坦旅游,沿途能够正常的看到很多壮美的风景,如慕士塔格峰、盘龙古道、红其拉甫国门等。”疆外游客黄明宇说,他从红其拉甫口岸出境至巴基斯坦及中亚其他几个国家旅游,再通过航空口岸回国。
5月18日,巴基斯坦开普省考古博物馆总局和中国公益组织“犍陀罗守护人”“中巴青年小组”联合举办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公益活动。活动邀请本地青少年前往白沙瓦博物馆、斯瓦特博物馆,为他们进行趣味互动讲解,并组织并且开展“力士拔河比赛”活动。犍陀罗是巴基斯坦历史上的文明古国,如今在开普省多个地区留有文化遗迹。为促进宣传保护这些遗迹,“犍陀罗守护人”团队与本地社区积极互动,推动当地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身边文化遗迹,主动积极对遗迹开展保护。
巴基斯坦堡政策研究所主任哈立德·拉赫曼在《中国日报》撰文称,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促进了巴基斯坦经济发展,为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确保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安全推进对俾路支省瓜达尔市特别的重要,很多中国公民正在那里推动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