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国内园林绿化苗木企业引进扩繁国外园艺品种的规模逐步扩大。绝大多数新品种在引进后都表现出很好的生长势,受到苗木和绿化工程企业的青睐,为丰富我国园林绿化品种多样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美海棠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贝利苗圃等机构经多年研制成功的园艺品种,很优秀。北京植物园和胖龙园艺公司分别于1990年和2002年引进后,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引种和扩繁北美海棠的热潮。如今,北美海棠已形成产业规模化发展。
但是近几年,其规模迅速膨胀,国内种植北美海棠1000亩以上的企业已达20多家,种植规模超过3000亩的企业近十家,河北省某市还规划建设了万亩海棠基地。据初步统计,目前国内北美海棠圃苗量已达5亿株左右,导致产能过剩。2015年春季以后,北美海棠各规格苗木普遍跌价。
此外,北美红枫也因产能过剩出现大幅价跌。现在地径3厘米以上的苗子,圃苗量约3亿至4亿株。地径1厘米的小苗,2012年单价为20元,2013年跌至5元,2014年为2元至3元,2015年为1元。
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产品再好,供大于求,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种植者习惯了跟风行事,听说什么品种好,就一拥而上生产同一个产品,这种苗木产业体系同质化的问题长期存在。如今,行业已步入调整产品定位的时期,构建多元化、多样化的产品结构才能保障苗木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引进的欧美新品种已达100多个。其中,每个品种甚至同科同属的品种也都具有不一样的生态习性和生理抗性。所以我们大家常常遇到这一种情况,新品苗木在产地表现非常好,引进栽培后却频频出“状况”。对于新品种选择,通常大家只重视其观赏性,却忽略了决定苗木生死存亡的大事———生理抗性。
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土壤pH值、含盐量、孔隙度和土壤成分对苗木生长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国外通过实验室和基地培育的品种对环境和土壤质量非常敏感,因此,引进和扩繁新品种必须持慎重、科学的态度。
国外在苗木培育和栽植前都要对土壤进行仔细的检测和灭菌消毒。国内如果苗圃原址曾种植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棉花等,育苗前更有必要进行土壤消毒。可惜,当前多数从业者做不到这一点。
现在不少企业在引进新品种时缺乏可靠的时间认证和可行性评估。事实上,新品种培育是一项技术上的含金量很高的事业,国外苗圃的技术管理人员多是博士、研究生,并具有实践经验。
个人认为,只有参与新品培育实践的人员才能成为新品苗圃管理者,而且他必须有经验、有责任心、热爱新品发展事业。新品生产是否成功,人才因素最重要。如果缺少这样的人才,建议不要贸然引进新品种。若已经展开引进工作,则必须在采购新品种苗木时,邀请苗木销售单位担当指导,在培育中提供技术支持。
北美海棠虽然现在产能过剩,价格下滑,但基于观赏性、生理抗性等方面的优势,其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只是当下存在一些负面因素,有可能影响其品牌打造、形象树立和发展前景。
现在许多从业者为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使用不相同品种的苗木做北美海棠的嫁接砧木,如山荆子、八棱海棠、蒙山甜茶、苹果等,嫁接方法有高接、低接之分。多种不同的砧木和嫁接方式,改变了原品种的品质,产生了不同的生理抗性,所以采购苗木时应认真选择。
另一方面,某些北美海棠生产企业为了达到商业炒作的目的,纷纷为品种命名,结果导致同一品种有十多个“名字”,而且其中多数都“名不副实”。有些人为了更好的提高产量,千方百计利用化学药剂增加肥力,以求速生速长,结果影响了品种耐寒性等生理特性。
其实,以上问题在其他新品种苗木生产中也都会存在,这种自毁形象、产品鱼龙混杂的现象,必然影响新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亟待改进。(作者单位系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