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拿大绿党领袖伊丽莎白·梅的一番言论让国际舆论炸了锅!她不仅直面特朗普的步步紧逼,还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干脆让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加入加拿大,让这些州体验免费医疗和严格控枪的好处。
这一提案,是痛快淋漓的反击还是天方夜谭?特朗普所谓的“扩疆计划”背后又有何玄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剖析这一场美加之间的“唇枪舌剑”。
自特朗普第二次当选以来,他的“野心版图”似乎越画越大。从威胁加拿大,到盯上巴拿马运河,再到频谈收购格陵兰岛,特朗普的“帝国复兴计划”搞得人心惶惶。
尤其是在对加拿大的态度上,特朗普不仅给特鲁多戴上“州长”的帽子,甚至暗示把加拿大变成美国第51个州。
虽然这一说法听起来荒唐,但加拿大政府却不敢掉以轻心,毕竟美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优势太强大。加之去年特朗普提出的对加拿大加征一定的关税的威胁,不少加拿大官员慢慢的开始呼吁更强硬的反击策略。
在这种背景下,伊丽莎白·梅站出来,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式回应,直接喊话美国三个州:“你们要不要反过来加入我们加拿大?”
这不是开玩笑!在本月的一场记者会上,伊丽莎白·梅对此一本正经。她抛出的“条件”看似光鲜亮丽,颇着迷——在加拿大生活不仅能享受免费医疗,不必为高昂的医药费用头疼,还有更安全的社会环境,因为加拿大早已实现严格的管控。
不少美国人熟悉的枪击案件,比如去年震惊全美的纽约皇后区事件,就成为她列举美国社会问题的例证。
此外,她还提到,西海岸三州的居民更偏向,与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
在她看来,这三个州选择脱离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并加入加拿大,不失为一种双赢的策略。如此“融合”,或许还能帮助特朗普巩固他的选票基本盘,实现“两全其美”。
但问题来了,“吞并美国三州”的想法真的是美好的幻想,还是一场滑稽的政治表演呢?
对于伊丽莎白·梅的喊话,美国到今天都没有给予明确回应,但国内一片热议。评论一致认为,即便触发全民公投这一极端情景,这种跨国领土变更事件几乎不可能看到实质进展。相反,加拿大单方面的这波口嗨更像是一场情绪宣泄。
那么,我们不得已回过头来研究特朗普此番行动的真正意图。事实上,美国《华尔街日报》早就指出,特朗普的所谓“扩疆计划”更多是一种谈判策略。他以恐吓、威胁的方式施压盟友,是为了在贸易、关税等领域占据主动地位。
例如在谈及加拿大“吞并”时,他很可能仅仅是以此为筹码,对加拿大在边境毒品走私和偷渡客问题上施压。
同样,所谓的“巴拿马运河改名”和“美国湾计划”,则是借机施压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国家,以控制中美洲走廊的通行权来削弱中国的影响力。
这样的逻辑,一样能解释特朗普对格陵兰岛的执念。北极新航道的开发,将极大缩短欧美与亚洲的货物运输时间,而中俄合作在北极地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显然威胁到了美国的战略利益。
所以特朗普的豪言壮语,看似天马行空,但背后却藏着针对中国这一美国最大竞争对象的深层考量。
不可否认,伊丽莎白·梅的言论一方面激起了加拿大人对特朗普强硬造势的反感,但另一方面,它也道出了加拿大自身的无奈。目前,加拿大的国防建设仍然高度依赖美国。
仅从军事合作的角度来看,加拿大很难全然与美国划清界限。再加上两国间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加拿大即便想要摆脱制约,也需付出极大代价。
然而,冒险破局的声音并非毫无根据。一些国际事务专家觉得,如果美国继续施压,其“霸凌行为”可能适得其反,把盟友推向中国和俄罗斯。
例如,今年墨西哥和加拿大就曾公开表示,希望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总的来说,不管是特朗普的“吞并计划”,还是伊丽莎白·梅的“三州计划”,正儿八经较真似乎都不可行。
但这场较量反映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当今世界,美国通过单边施压获取利益的时代正在遭遇强烈抵抗。
盟友关系趋于脆弱,敌对国家增加筹码,美国自己制造的裂缝,正在为中国、俄罗斯等竞争者提供机遇。
至于加拿大,也需要理性对待自身的外交困境。喊出大胆的反击口号固然痛快,但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又如何在强权面前守护自己的利益,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你的故事,我的文案 每天更新,感谢支持 感恩遇见,好好生活 愿能为你带来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