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苗木技术 > 种植技术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三十二):双英挫加旅

  却说二十九师这支部队原在第十军麾下,该师由原中野二纵六旅整编而来,曾在鲁西南战役中的羊山集战役中全歼美械装备的蒋军整编66师,活捉师长宋瑞珂,战力不俗。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西南军区将其临时编入十五军,代替被西南军区留下作为剿匪主力的四十三师参战。

  四十三师是当年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时的独一旅,一直是秦司令手下的主力。对于西南军区将其留在云南的决定,心底里其实是不愿意的,他在回忆录中认为:“从作战出发,老部队好指挥,因为干部熟悉,特点熟悉,调度起来心中有数。”但因为十二军、六十军也是类似情况,也不便反对,于是发挥自己的影响力,采取了个折衷的办法:推荐二十九师师长周发田升任十五军副军长,而把在云南剿匪的四十三师师长张显扬要回来,接任二十九师师长。这样一来,至少保证了师一级层面的沟通顺畅。当然,这番操作,老实人韦杰是做不到的。

  事实证明,这个调整很重要!后来一八零师的悲剧证明,在危急时刻,部队军政主官用熟悉的、有经验的人有多重要!正是由于王近山不了解韦杰的作战风格,韦杰不了解郑其贵的作战风格,最后才导致一八零师贻误突围时机,造成了全师被围的恶果。军委也在第五次战役后吸取了上述教训,要求各大军区不再随意拆分部队,有很大效果预防了类似事件的发生。

  但临阵换将也向为兵家大忌,由于张显扬是临时就任的二十九师师长,适应时间太短,与下属各团长间也一定要通过作战才逐步熟悉。二十九师在五次战役第二阶段进攻中表现不佳,一个师居然没有阻挡住美三师一个团的进攻,导致十五军最终没有完成分割美两个重兵集团的任务,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经过此次角屹峰一战,二十九师在联合国军三个师旅级单位的进攻下死守10个昼夜,阵地三失三得,终于胜利完成了志司下达的任务,能够说是一洗前耻,打了一个翻身仗!此后的作战,打出信心的二十九师越战越勇,后来更是在名震世界的上甘岭战役打出了钢铁之师的威名,涌现出象邱少云这样的战斗英雄。直到今天,该师仍保留中国人民第76集团军某合成旅的身份,成为镇守西北高原的一支雄狮劲旅,这是很多功勋部队都没有的荣誉。

  回到战场。5月31日,在美二十五师进攻芝浦里西侧的角屹峰的同时,被调往东侧的加拿大旅也正在坦克和重炮的火力掩护下对芝浦里东侧的朴达峰展开进攻。

  对于加拿大旅30日在角屹峰被二十九师打得落花流水的表现,旅长罗宾汉准将自觉脸面无光,回来后对手下一顿训斥,各团营长回去后也分别对手下训话。一番威逼利诱后,加拿大士兵的作战态度有所端正,进攻也开始玩起命来。

  对于加拿大旅的进攻,防守朴达峰西北山脚高地一线团三营仍然采取既定战术,火力前置、兵力后置,以少量兵力在前沿依托炮火支援下机动防守。白天加拿大军用炮轰掩护冲上山头,到了夜间,三营再派尖刀排上去抢回来。打了一天,加拿大旅原地踏步毫无进展。恼怒的罗宾汉一发狠,下令炮兵部队入夜不准休息,整晚以几分钟一发的频率发射照明弹,用重火力随时覆盖可疑地点,这一番操作确实给我尖刀排造成了不小伤亡。

  6月1日凌晨,加拿大旅以1个营的兵力趁我三营7连与3连交接阵地时发起攻击。7连灵活选择有利地形,依靠伸出阵地100米处的石壁抗击敌人,迫敌过早展开,当敌接近时,以手榴弹和轻武器突然向敌开火,连续三次击退敌人冲锋,毙伤敌100余名,但是7连也在加军的炮火下伤亡惨重。

  6月2日,加拿大旅以1个营的兵力占领了无名高地东南的799.6高地,配合其正面两个营向7连阵地发起进攻,被七连战士以手榴弹、机枪打退。随后,加拿大旅出动飞机和各类火炮对7连阵地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轰炸,至中午又出动坦克掩护步兵向七连阵地发起进攻。加军人多势众、炮火凶猛,7连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仍顽强踞守。至下午,加军已占领了大部分高地,而此时7连仅剩40余人,战况已极其不利。眼见加拿大旅即将大功告成,罗宾汉得意洋洋地打电话向美二十五师师长布莱德雷表功,自觉一扫前日的晦气,隐隐然又找到了王牌部队的感觉。

  但罗宾汉终究还是高兴得太早了一些。虽然加军占领了大部分高地,但直到入夜仍迟迟拿不下另外的一小半山头。他哪里知道,此时朴达峰上我军涌现出了两位孤胆英雄,他们似Buff加身,以一敌百,毫无惧色,杀得加拿大士兵丢盔弃甲,终于让罗宾汉的美梦变成了一场噩梦!这两位英雄的名字,一位叫刘兴文,另一位叫赵金平。

  刘兴文出生于贵州省纳雍县的一户贫苦佃户家庭,小时候土匪、地主、恶霸等地方势力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刘兴文的父亲刘玉顺常年租种地主的土地,全家终年劳动仍然食不果腹,困苦不堪。刘兴文从懂事开始就帮助地主家放牛、割草,一家人都受尽了地主的剥削和压迫。残酷的环境和繁重的劳动,造就了刘兴文吃苦耐劳、不畏、性情耿直的品格。1949年11月,二野四十五师解放贵州纳雍,大搞土改运动,从手中分得衣服、谷物、农具、土地的刘兴文一家,亲身感受到了是“干人”(苗族对穷苦人称呼)的队伍,是苗家的亲人。当时年仅18岁的刘兴文,怀着消灭恶霸地主,保护土改胜利果实,让“干人”不再为地主做牛做马的决心,主动跑到134团7连的连部请求参军。原本他的年纪是不符合参军标准的,但因为参军意愿坚决,最后被特批入伍,编在7连2排六〇炮班当战士。连队战士见他年纪小、身材矮小,又是苗族兵,都亲切地叫他“小苗”。小苗率性真诚,不怕累也不怕苦,工作上总是抢着干,班里的同志都十分喜爱他。副指导员刘汉对他关怀倍至,机枪班班长“大胡子”赵金平也是贵州人,更是把他当成亲弟弟一般照顾。

  战斗开始前,因小苗年纪小、个子也小,所以被副指导员刘汉指定留在后方的掩蔽部里帮忙搬迫击炮弹。战斗开始以后,小苗看着战友们不断受伤被送进医院,自己却不能上阵杀敌参,心急如焚。正在这时,阵地上有一个重伤员被抬了下来,重伤员告诉小苗,阵地上已无多少战士了,叫他快去支援,并把自己的步枪和子弹交给了他。小苗大喜过望,立即拿着枪向着主阵地奔去,到了后才发现加军攻势很猛,人也多,还有炮,不时还有坦克掩护,而且公路右侧的山头都快顶不住了。连长郭新年看小苗来了,也不多说,立即让他和副指导员刘汉一起上去支援右侧山头。

  小苗和副指导员悄悄沿着山脊上去,隐蔽在靠近公路边的山脊上,此处正可以看见一批加拿大士兵正在向上爬。这时刘兴文感到很紧张,他是第一次参加这么激烈的战斗。敌人慢慢的接近了,他的心都要蹦出来了,但副指导员却非常沉着冷静,他对小苗说:“你力气小,就专给我揭盖,手榴弹我来扔。”小苗就趴在副指导员身边,把手榴弹的盖一颗一颗揭开。于是小苗先把手雷准备好,副指导员等敌人靠近了后才突然丢出,顿时炸倒一片敌人,其余的加军吓得赶紧趴下。小苗也跟着丢出几个手雷,加军遇袭后乱了阵脚,一个连的加军如潮水一般连滚带爬滚下山去。

  不过,加军稳住了阵脚后,很快在长官的咒骂下又重新摸了上来,结果再次被副指导员和小苗打退。但敌人终于摸清了他们所处的位置,顿时所有的火力朝他们飞来。对射中,副指导员不幸被一发流弹击中,倒在了地上,小苗赶紧过去给刘副指导员包扎,但副指导员摇了摇头,用最后的力气告诉小苗一定要守住阵地,说完就倒下了。就这样,参战不到半小时,这一个阵地的存亡只能依靠这个18岁的苗族小伙子了!

  正所谓哀兵必胜!在战场上,人的成长是特别快的。刘副指导员从入伍时就亲手教导小苗训练,找他谈心,胜似亲人。副指导员的牺牲让小苗悲愤交集,他把悲伤化作对敌人的愤怒,战胜了初次上阵面对死亡的恐惧。很快,加军第三次冲了上来,小苗孤身对敌,毫无惧色。他借助地势,时而把手雷丢进敌群,时而用步枪射击逃跑的敌人。连续三次,加军一个连的进攻被小苗击退。直到弹药所剩无几,小苗才决定撤回主阵地拿些弹药再回来。

  回到主阵地,小苗发现阵地上的压力也很大。连长郭新年已身负重伤,一发流弹把他的下巴颏打掉了一半,血流如注,无法开口说话。但郭连长用手指着前方阵地,小苗明白了这是连长让他坚守阵地,立即回答“保证达成目标”,连长点点头,小苗扛起一箱手榴弹,转身就往阵地上跑去。此后,郭连长多次昏迷,但只要醒过来,就坚持指挥战斗,并奋力向抵近之敌投出多枚手榴弹,毙敌30多人,直至牺牲在阵地上。

  此时右侧小山头下的加军趁无人防守,又重新摸了上来,终于占领了阵地。小苗无奈只好暂时隐蔽起来,正好遇到了之前被炮弹震晕但苏醒过来的机枪手“大胡子”赵金平。两人略略一商量,很快想出了一个收复阵地的办法,由小苗爬到高地旁边把手榴弹丢进去,然后赵金华架好机枪在高地出口守株待兔。商量好后两人立即行动,小苗匍匐着接近高地,把几个手榴弹甩进阵地,炸死、炸伤了不少加拿大兵,其余的敌人慌忙逃出阵地,正好跑到赵金平的枪口下,一串连射,逃出来的加拿大兵一个不剩被全部撂倒。小苗两人不仅收复了阵地,还缴获了大批食品和弹药。

  见阵地得而复失,山下的罗宾汉恼羞成怒,再次调集一个连的加军发起冲击。山脊上的小苗和赵金平采取分工协作战术,远处之敌由赵金平用机枪消灭,抵近之敌由小苗用手榴弹和爆破筒消灭。两人打一段时间就换一下战斗位置,让加军摸不清底细。

  趁战斗间隙,赵金华还顺便教起小苗怎么样去使用重机枪,并在第三次敌人冲锋时把将重机枪交给了小苗,小苗冷静用一梭子弹打退了加军一波进攻。战斗从当天中午打到晚上,两人合作击退了敌人11次冲击,毙伤敌军100余人,右侧山头阵地始终握在我军手中。直到兄弟连队接防时,寸土不失,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罗宾汉眼睁睁着看着自己的士兵反复在做无用功,终于只能长叹一声,停止了进攻。

  6月3日零时,我军的反击开始了。134团团长段成秀派三营9连一排,组成4个战斗小组趁夜反击朴达峰主阵地,由两个小组正面进攻,两个小组沿山腰直插敌后,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在三十八军炮团的支援下,一排向立足未稳之敌发起突然攻击,于4时夺回朴达峰阵地。

  当“小苗”刘兴文和“大胡子”赵金平达成目标撤下山坡后,才知道整个7连的战友大都已壮烈牺牲,加上他们一共只剩下7个人了……

  战斗结束后,“大胡子”赵金平主动向军部推荐“小苗”刘兴文荣立一等功,自己则领受了二等功。问起他原因,这个汉子憨厚地说,“小苗”虽然年纪小,但在战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后来,刘兴文被志司推举为典型,被授予“青年的旗帜”等荣誉称号。15军在全军范围内广泛掀起“向刘兴文学习”运动。这位从苗族同胞中走出来的英雄战士,在苗族同胞中产生了巨大的爱国影响。他受邀归国参加了1951年北京国庆观礼,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他的事迹鼓舞了成千上万的志愿军战士,后来很多著名的战斗英雄,如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龙世昌(苗族),都是在刘兴文精神的感召下,立下了不朽功绩的。

  第二年,刘兴文重新再回到连队驻地上甘岭五圣山,听说赵金平从兄弟部队做报告归来,为了和久别的战友会面,他请假走出坑道,亲自到路上去接,不幸牺牲在敌人的冷炮下,年仅19岁。1953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特追授刘兴文二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追赠他二级国旗勋章。“大胡子”赵金平抱着他的遗体痛哭不止,发誓为他报仇。在其后的五圣山防御战中,赵金平在缺水、缺粮和缺弹药的极端环境中,连续击退了美军的多次进攻,枪管都打红了,不幸中弹光荣牺牲,年仅37岁。

  经此一战,加拿大第25旅被打断了脊梁骨。该旅在连续三天的进攻中遭受重挫,伤亡超过700人;加上角屹峰下的伤亡,总伤亡人数超过850人。一线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基本丧失,不得不由美二十五师接替,旅长罗宾汉准将因此饱受批评。但罗宾汉的霉运并没有至此结束,在一起进行的种子山战斗中,加拿大旅的一个团进攻六十三军我军一个连(566团2营4连)防守的高地,士气沮丧的加拿大人打了3天都没打下种子山,还被4连发挥夜战优势打了个反击,居然反被打掉了一个连。美第八集团军司令的范弗里特怒不可遏,认为罗宾汉在战斗中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适合再指挥军队,遂将罗宾汉撤职,由奥拉德准将接任。

  6月3日,美二十五师接替加拿大旅上阵参战。该师在角屹峰遇挫,师长布莱德雷少将急于在朴达峰找回顔面。与加拿大旅相比,无疑美军的战斗力更强,134团又将面临一场空前恶战。

  本文参考:《晚年回忆芝浦里血战》、央视网、纳雍县委、毕节市委公开资料等。

  战况激烈,双为伤亡惨重,向英勇的志愿军致敬,万岁万万岁!作者妙笔生花,描述详尽,还原当年的惨烈战况,作者加油! 非常感动,直接抄楼上。致敬!

  战况激烈,双为伤亡惨重,向英勇的志愿军致敬,万岁万万岁!作者妙笔生花,描述详尽,还原当年的惨烈战况,作者加油!

  这是迄今为止看到最详细的朝鲜战争内幕,感谢作者的辛劳笔耕[赞][赞][赞][赞][赞]

  独立思考者,以唯物主义价值观为准绳,致力于以客观公正的角度还原事件的真相。

相关文章